韓愈

韓愈(768年-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,河南河陽(今河南孟縣)人,自稱郡望昌黎,世稱韓昌黎;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稱韓吏部。卒諡文,世稱韓文公。唐代文學家,與柳宗元是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,合稱「韓柳」。蘇軾稱讚他「文起八代之衰,道濟天下之溺,忠犯人主之怒,勇奪三軍之帥」(八代:東漢、魏、晉、宋、齊、梁、陳、隋)。散文、詩,均有名。著作收錄《昌黎先生集》。

自幼父母雙亡,由哥哥和嫂嫂照顧,勤奮自學,二十五歲中進士,後來他擔任監察禦史,卻因得罪權貴而被貶為陽山令。 憲宗即位後,韓愈被召還京師,先後出任國子監博士、兵部方員外郎、刑部侍郎等職,卻因為上表《論佛骨表》,反對憲宗迎佛骨,再次被貶,成為潮州刺史。憲宗死後,穆宗即位,他被授國子監祭酒、兵部侍郎、吏部侍郎等職,去世後謚為「文」,故世稱「韓吏部」、「韓文公」。 韓愈反對空洞的駢驪文風,倡導古文運動,主張「文以載道」、「陳言務去」。他的散文保留至今共有三百多篇,內容豐富,形式多樣,氣勢磅礡,豪逸奔放,蘇東坡稱讚他為「文起八代之衰」。

《晚笑堂竹莊畫傳》韓愈像

韓愈主張「文道合一,明道為主」,柳冕首先提出(文以載道),周敦頤首先寫出(文以載道)四字,宣揚儒道,攘斥佛、老,「破駢為散」,反對六朝以來的駢文文風,主張恢復三代兩漢自然質樸的文體,「言貴獨到」,「詞必己出」,要「文從字順」。

韓愈主張思想復古、文學復古,以復古道為目的,復古文為手段,而所謂道,是指儒家的道。韓在繼承的基礎上亦有所創造和革新,主張學古文「師其意不師其辭」「唯陳言之務去」。

領導古文運動

貞元、元和年間,韓愈和柳宗元開始寫作古文,由於有理論有創作,故有成就。韓愈有自信,百折不回,又善宣傳,廣收門徒,遂形成聲勢浩大的社會運動。

韓愈繼承前人之經驗,意志堅強,大力提倡古文。正如李漢「昌黎先生集序」說:「時人始而驚,中而笑且排,先生益堅。」他既有理論,又有優秀作品示人,得到李翱、皇甫湜、張籍、孟郊等文友和後進支持,故能領導古文運動。